1.关于物理必记常识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提纲

3.跪求苏科版物理补充习题密度知识的应用题目!!!!急死啦 在线等

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密度计测量汽油密度教学_汽油密度计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这些资料已经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了: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0℃,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 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 贡献

安培: 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 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

焦耳(能)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设 、制定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

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

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

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

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

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u<2f。应用:照相机、眼睛看东西。

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③.当f<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放影机。

④.当u=f时,得到平行光,不成像,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⑥.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减小。

⑦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 F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 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八月遍地桂花香。

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

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 增大压力;

③ 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

A、甩掉手上的水。

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

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

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

③ 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

④ 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

⑤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⑥ 啄木鸟的嘴很尖

⑦ 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 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

② 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

③ 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

④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⑤ 书包带常做得很宽

⑥ 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

⑦ 滑雪要用滑雪板

⑧ 钢轨下铺枕木

⑨ 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 、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潜水艇,孔明灯,

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

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

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 “烟”雾

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18.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19.熔点表

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

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20.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21.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或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22.简化电路的方法:

①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

②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

④ 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

⑤ 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

⑥ 去掉被短路的电路;

⑦ 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比较识别或判断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通讯卫星、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

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

5.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白气”、“出汗”、“淌水”、“雾”、“露”均属液化,“霜”、“雪”是凝华。

6.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

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 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电流:电流表 电压:电压表 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 电功率:伏安法或 电能表、秒表

12.直接测量型实验有10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

13.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关于物理必记常识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用排液法测量,这里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F=G 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一首先确定压强p=ρgh;二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

(2)原理分析:(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提纲

我知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

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 贡献

安培: 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 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

焦耳(能)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设 、制定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

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u<2f。应用:照相机、眼睛看东西。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③.当f<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放影机。④.当u=f时,得到平行光,不成像,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⑥.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减小。⑦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 F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 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 、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 “烟”雾

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18.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19.熔点表 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20.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21.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或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22.简化电路的方法:①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②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③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④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⑤去掉被短路的电路;⑥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O:P< p>

比较识别或判断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通讯卫星、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

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

5.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白气”、“出汗”、“淌水”、“雾”、“露”均属液化,“霜”、“雪”是凝华。

6.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

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 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电流:电流表 电压:电压表 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 电功率:伏安法或 电能表、秒表

12.直接测量型实验有10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

13.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跪求苏科版物理补充习题密度知识的应用题目!!!!急死啦 在线等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 ; 。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

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六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再生:(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应用:核电、。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来的理想能源: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

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 一个成人:50kg; 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 一只鸡:1.5kg; 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 千克/分米3(kg/dm3)

单位换算关系是:1 g/cm3=103 kg/m3 1 g/cm3=1 kg/dm3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m3 =1.0g/cm 3

其物理意义:1米3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答: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是定值(但温度、物态、压强等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变化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应用?

答:(1)ρ=m/V测量和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

(2)m=ρV计算质量 (3)V= m/ρ计算体积。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读数?

答:量筒(量杯)用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测量前应观察(1)分度值(2)最大测量值。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视时读数值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15、量筒(量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1、能使固体全部浸没,2、放入固体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的水V1;

(2)用细线系住固体沿量筒壁轻轻下落到量筒底部,读数为V2;

(3)则固体的体积为V固= V2- V1。

上述方法为排水法。若固体溶于水则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用针压法或捆绑法。

16、体积、面积、长度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有哪些?

答:体积物理量符号:V,国际单位:米3(m3)。体积其它单位及换算关系为:1 m3=103 dm3,1 dm3=103 cm3,1 m3=106 cm3 1 dm3=1升(L),1 L=103毫升(mL), 1 cm3=1 mL

面积的物理量符号:S,国际单位:米2(m2)。

其它单位及换算:1 m2=102 dm2, 1 m2=106mm2 ,1 m2=104 cm2

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答:(1)水的密度ρ水=103千克/米3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ρ冰=ρ蜡=ρ植物油=0.9×103 kg/m3 ρ酒精=ρ煤油=0.8×103 kg/m3

(3)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改变时也发生改变

(4)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

18、什么叫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答: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叫做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状态、密度、比热、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塑性(范性)、韧性、颜色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 分子模型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 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答: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

3、 电子是谁发现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负电,是自然界最小的带电体,该粒子是汤姆逊发现的。

4、 原子结构如何描述?

答:(1)来自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叫做电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5、“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答:“摩擦起电”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是在两个不同种物质间进行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

6、分子由什么组成?

答: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单质分子。

7、发现质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谁?

答: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8、发现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别是谁?

答:发现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9、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什么?答: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0、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多少?答: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米。

11、宇宙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12、紧靠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

答: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13、“量天尺”的两个单位是什么?

答:光年和天文单位 1光年(l.y.)=9.461×1015米(m)。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1AU= 1.496×1011米(m)。

14、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为此,建立了什么学说? 答:托密勒的“地心说”学说。

15、人类是如何认识宇宙的?

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人类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古代的敦煌星图,绘制于约公元705年。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 日心说 ”。

16、谁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答: 牛顿

17、科学家借助什么系统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答:望远镜系统

18、2003年10月,我国第一位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他是谁? 答:杨利伟

19、宇宙起源于什么?

答:关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20、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21、什么叫太阳系?

答:太阳及其九大行星及无数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第八章 力

1、 什么叫形变?形变有哪两种形式?

答: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2、 什么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哪几种形式?

答: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3、 形变与外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4、 什么叫测力计?其原理是什么?答: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是根据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的性质制成的。

5、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答: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它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6、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 、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

7、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答: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 1N的大小相当于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8、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⑴必须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⑵测量前还要观察测力计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⑶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线处,若不在,应调零。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垂直;

⑸记录结果时,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单位。

9、什么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其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材料自身的性能有关,

10、什么叫重力势能?答: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 举的高度有关。

11、什么叫势能? 答: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

12、什么叫重力? 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13、重力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质量的有没有关系?

答: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G=mg 。

15、表达式G=m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牛。

16、重力的方向如何?答: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平面是否水平。

17、重力和质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

物理量 关系

重力

质量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符号

G

m

大小

随在地球上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不随物体所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方向

竖直向下

没有方向

计算式

G=mg

m =ρV

国际单位

千克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天平

联系

G=mg

18、什么叫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摩擦力?

答: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当物体将要运动或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

19、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压力的作用、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

2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物体如何运动?

答: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条件)

2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答: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关系是: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离接触面 和变滑动为滚动。其中分离接触面的方法有加润滑油、气垫和磁悬浮 。

2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变滚动为滑动。

24、什么叫力?

答: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叫做力,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相互作用中,其中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25、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答:力使物体的形状、体积发生改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共同发生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2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7、什么叫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有什么区别?

答: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叫做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有一种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共同点是都要标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表示方向的箭头,重要区别是力的图示要有表示力的大小的标度。

28、为什么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

1、 什么叫压力?

答: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 压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答: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受力表面。

3、 压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压力是弹力的一种形式,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

4、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压力与重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可以大于物体的重力,也可以等于物体的重力,还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在有些情况下,压力与重力无关。

5、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

答:压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6、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7、 什么叫压强?

答: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8、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9、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帕是个很小的单位。

10、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答:0.5Pa

1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什么?

答: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1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

答: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1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14、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工具是什么?在结构上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压强计

结构上主要由U形管和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组成。

15、100P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物体1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0牛。

16、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

答:(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璧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相等;

(4)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还有17、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p=hρg

18、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19、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0、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什么实验?

答:是德国马德堡市的—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它实验还有哪些?

答: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22、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什么?

答: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托里拆利实验。

23、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

答: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0.76m)(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1.0×105Pa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24、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少米高的水柱?

答:约10 米

25、大气压变化的规律有哪些?

答:大气压与高度和天气等因素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冬高夏低,晴高阴低。在2000m的高度内,高度上升12m,气压降低133Pa,即降低1mm高水银柱的压强。

26、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什么?

答: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

27、高压锅的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锅盖的密闭性和加压阀的作用,使锅内的气体压强能达到两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升到120℃,使食物更易煮熟。

28、什么叫气压计?气压计有哪些类型?

答:测量气压的工具叫做气压计。气压计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两种形式。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

29、什么叫做流体?

答:通常把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因为它们都具有流动性。

30、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什么?

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1、什么叫浮力?

答: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称为浮力。

3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3、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4、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5、浮力计算公式有哪些?

答:(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3)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4)漂浮或悬浮的平衡条件F浮=G物

第十章 力与运动

1、通过改变什么关系可以控制物体的浮沉?

答:可以通过改变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2、 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答:(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大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上浮; (2)当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 当浮力小于重力F浮<G物,则物体下沉

3、物体的漂浮条件是什么? 答: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

4、如何通过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

答: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1)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上浮,静止时到漂浮;(2)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浮体悬浮在液体中;(3)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ρ物>ρ液),则物体下沉,静止时沉底。

5、改变物体浮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改变物体自身重力;(2)改变液体的密度;(3)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6、什么叫做悬浮? 答: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时,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称为悬浮。

★7、打捞沉船的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答:浮筒法;原理是:浮筒下沉---增大排水体积---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减小重力---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

8、什么叫密度计?其原理是什么?其刻度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原理:利用漂浮条件来工作。

刻度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刻度不均匀。

刻度数值是: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9、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过改变自重实现浮沉。水舱进水,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下潜;水下航行时,浮力等于重力,潜水艇悬浮;水舱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潜水艇上浮。

10、气球和的原理是什么?

答:气球和的升降主要靠改变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及自重来实现的。球和的气囊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它们利用空气的浮力工作。

11、使密度大的物体漂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将物体做成空心,增大排水体积,从而增大浮力。(轮船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轮船的工作原理是:漂浮条件)

12、什么叫排水量?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在长江与大海中航行时,排水量不变)

13、什么叫平衡状态?答: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4、什么叫平衡力?

答: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15、什么叫二力平衡?

答: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答:当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彼此平衡。

17、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8、为什么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

答:目的是为了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的起点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19、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形成?

答: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总结和推理而获得。牛顿第一定律虽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但大量事实证明它是正确的。

2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的规律。

21、什么叫惯性? 答: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 动速度、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22、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望纳。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7、测固体的密度: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五、滑轮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十四章《压力和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ρgh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3、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泵。

5、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6、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

(4)、密度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 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四、热量:

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五、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柴油机

点 构造: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吸气冲程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吸入空气

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相同点 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